【水缘文学•散文随笔】绍兴的剩女||侯国平(河南)
更新时间:2025-03-31 22:05:02 来源: 作者: 浏览:2次 评论:0条
导读:绍兴的剩女文/侯国平首先声明,这里说的不是那些高学历,高收入的大龄女青年,也不是专挑绍兴说事,说那里的剩女多,买贵了房子。这里说的是上个世纪初,发生在浙东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。之所以拿来绍兴说事,只是希望有个依凭,俗话说,风俗习惯也是要靠文化往下传的..
绍兴的剩女
文/侯国平
首先声明,这里说的不是那些高学历,高收入的大龄女青年,也不是专挑绍兴说事,说那里的剩女多,买贵了房子。这里说的是上个世纪初,发生在浙东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。之所以拿来绍兴说事,只是希望有个依凭,俗话说,风俗习惯也是要靠文化往下传的。绍兴那里就出了一个文化名人叫鲁迅,这里不妨就借助鲁迅的大名来说点事。
鲁迅的祖父号介孚公咸丰翰林,膝下两儿两女,也就是说,鲁迅有一个叔叔,两个姑姑。鲁迅的大姑妈,名德,长到二十岁时,还没有说下婆家,原因就是介孚公条件太苛刻,高不成,低不就,所以就耽误了女儿的婚事,二十岁的大姑娘就成了剩女。和眼下的剩女相比,这年龄实在太提前了。
绍兴当地有一种坏风俗,对于年长待字闺中,不论什么原因,也不论长相如何,识不识字。凡是年龄过了二十岁,一律称之为老大姑娘,对于老大姑娘的评价,都认为是无论原因如何,总归是有缺点和不是的。所以要请人做媒,只好屈配填房,要想原配那就无人问津,德姑娘虽然贵为朝中翰林的千金**,但也站队在剩女的行列中,要想正常论婚论嫁也不可能了。无奈何,只好许配给吴融村一个姓马的当了填房,满肚子学问的介孚公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。
这位鲁迅的大姑妈,和娘家侄儿和其他娘家人的关系怎么样,从现在资料来看,还是不错的。至少她对娘家侄儿的关注和照料是殷勤的。
农历的八月十七是观潮的好时期,鲁迅的大姑妈嫁在吴融,距离镇塘殿后桑盆不远,正是观潮的好去处。于是鲁迅的大姑妈就专程邀请鲁迅和周作人两个娘家侄儿和名山,乔峰两个娘家兄弟一同去她家串亲戚,主要任务就是看潮和听戏。
因为是水乡,所以要乘船。一路上,这四位娘家客人兴致很好,欢呼雀跃。四人分作两起,站在船侧两舷,此起彼落,此伏彼起把船左右晃荡的颠簸不堪。船夫喊了无人听,大姑妈也喊了一遍又一遍也制止不了,这四个娘家客人,年轻气盛,只管任意哪里肯听别人劝,仍是继续恶作剧。船夫喊着,这船不能摇了,要罢工,大姑妈的女儿珍姑吓的哭了。这位大姑妈就说,你们两个娘舅,两个表哥,打算把阿珠作弄到怎么样呢?但这四位娘家客人终不买账。一直把船左晃右荡到大姑妈家门口,这才罢休。
上岸到了家,这位大姑妈把这四位年轻的客人当做尊贵的客人招待。又是杀鸡置酒,又是请来村里的名人作陪,她招待客人的是当地的四大碗四大盘的全荤菜蔬。这四位娘家客人都是不安分的年龄,总是和大姑妈捣乱,他们坚持不让外人作陪,只要四个人围桌大吃,大姑妈只得依了他们,但这四人总能翻出花样来,有是把四盘吃的干干净净,对四碗都原封不动,有时吃光四碗,不动四盘,有时四碗四盘全吃光。还有的时候,只吃白饭。并不开动所有的菜蔬,弄得这位大姑妈小心翼翼,问长问短,生怕哪里怠慢了娘家客人,殊不知,是这几位娘家客人在故意和她捣乱呢。
这段年轻时去大姑妈串亲戚的经历,成了鲁迅兄弟心中最难忘的美好记忆。后来,大姑妈因为意外溺水而亡,鲁迅兄弟就失去了远离家乡去看潮听戏走亲戚的机会。大姑妈身后留有一个女儿叫珍姑,她的异母哥嫂总是嫌他多余,借故排挤,珍姑小小年龄就离家出走了,成了社会上的闲杂人员,和外婆家也就断了联系。
后来有一位老太婆突然去周家走访,还带了两个月饼的包头,她开门见山说是珍姑的使者,因为记念外婆家,特着她来看望,希望能让她来家中走动。结果大家商量一下,大多人不赞同,所以就婉词谢绝了。为什么会拒绝一个孤苦伶仃的外孙女回外婆家联系走动呢?一是这个外孙女没了母亲的依靠,二是这个外孙女社会地位卑贱,是社会最底层被侮辱,被损害的人,周家从这一点出发生怕走动起来,丢了面子,被人谈论,所以就拒绝了。
每每回想起这件事,这成了鲁迅兄弟们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痛。他们不但觉得对不起大姑母,更是反省平日里高谈阔论反对礼教的那些废话。
人性真的是一口捉摸不透的深井,你可以大声呼唤民主呀,自由呀,人权呀。但一遇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,就会马虎起来,做的就是另一套,教育别人很容易,自己做到就很难,无论是振臂一呼的思想大师,还是引车卖浆的芸芸众生,都会不经意间犯下这个不算低级的错误。
一生只投赞成票
文/侯国平
有一位五十年代就当人大代表,后来小车不倒只管推,一直推到改革开放后,创纪录地当了十二届人大代表的农村劳动模范。她在回顾这几十年参政议政的光荣经历时,说过一句意味深长,令人感叹的话。她说,这几十年来,无论大事小事,她没有投过一次反对票,投的都是赞成票。她用实际行动和组织保持了高度一致,赢得了荣誉和地位,让人肃然起敬。
在思想上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,是一个人政治素质合格与否的标准之一。一个人一生只投赞成票,是对领导极大信任。说起来,这并没有啥不妥。记得自己十七岁那年,离乡背井要到外地打工时,父亲就曾语重心长的对我说,出门在外,一定要听领导的话,领导叫干啥就干啥。叫你往东就往东,叫你朝西就朝西,千万不敢跟领导打别扭。我点头说记住了。谁知后来一直我行我素,并未照着办。
也许是读了几本鲁迅文章的缘故吧,遇事总想问一个为什么。遇见自己认为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,即便是领导认定的,也要分辨几句。那时候正流行学毛选,背语录。人人争当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。车间的郭主任就挑选了一位自己的亲信当上了学习毛选的标兵模范。每天毕汇报时就叫他带领大家学习语录。这位领导亲信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,把千里迢迢,念成了千里召召,把破绽念成破定。于是,我就不知高低给郭主任贴了一张大字报,说他不搞五湖四海,把一个不学无术的人,捧为积极分子,是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最大不忠。大字报贴出后,惹得郭主任大怒,一个星期内,就把我从钳工岗位,调到了车间流水线上倒水泥。从常白班变成了三班倒。
从那以后,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了。逆来顺受,安分守己,是好人的本分,凭什么要给领导提意见呢?在权利至上,以官为本的社会里,老百姓只有投赞成票的权利,你看不惯的也要看得惯,凡事你觉得不公平,也不要吭声,忍一忍,就过去了。
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,想要当一名温驯的小绵羊也不是一件容易事,这同样需要修行,不到一定的年头,还是会武功尽弃的,尽管自己不断的提醒别管那么多闲事,只要不是欺负到你头上,就装作没看见,就算欺负到你头上了,忍一忍就风平浪静,天塌下来会有大个子顶着。
就在这样的挣扎和煎熬中,忍不住就犯了错误。那年,单位分福利房,负责分房的丁副厂长,独断专行,一个人说了算,把好房子都分给了自己的沾亲带故和亲信走卒。而住房困难的老工人都分不上房子,按说这事和自己没一毛钱关系,因为那时我还是个单身职工。但当有几位老工人向我诉说分不到房子的痛苦时,我就心血来潮,愤愤不平,跑到市工会反应了这事。结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,反而给自己惹了祸,单位领导从此把我当作了另类。什么好事也轮不上你了,还总找你的事,我考电大,单位领导就是不开介绍信,说你好告领导的状,政审不合格。后来考上了,又不许你去听课,还一个劲儿抹黑你,说你不安心工人岗位,想当干部。你请假去听课,就算你旷工,没有办法,只好跳槽了。
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没有错。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。你改变不了生活,只能改变的是自己的性格,回首这么多年来,自己投过的赞成票还真不少,赞成的是谁,对方不知道,自己也不知道,有票只管投,不管他娘嫁给谁,只管跟着喝喜酒,你就是知道赞成的是谁,赞成的是啥,又有什么用呢?顶层设计是人家早就弄好的,名单也是人家在班子会上定下的,你赞成不赞成真的关系不大,反正对外总是说一致通过。那你就乖乖的划圈吧。好在这些年,那些被我投了赞成票的,大多烟消云散。他们并没有回过头来找我什么事。也没有人指着鼻子问,你投过我的反对票么?
今年春天,区里空投一位区长,照例排队投了一次赞成票。谁知好事过了没几天,这位区长就被人举报,被双规了。这位区长破口大骂,这不要脸,当面投了我的赞成票,背后还去告黑状。这位空投区长太把那一张赞成票当回事了。
其实,我以为这很稀松,大可不必太在意,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,投你的赞成票,并不是你的光荣和骄傲,同样道理,对于投票的人,也算不上懦弱和耻辱。
人总是要活下去,在压力和恐怖面前,投一投票,这没有什么不好。
有时候,一斗米也没有,也不为在体制内混个小官,人还是要弯一下腰。
重听晚清秀才的一次演说
文/侯国平
谭人凤是辛亥革命的著名人物,他生于清咸丰十年,家庭世代务农,因为兄弟帮助,得以入学读书,后考取秀才,成了家中有文化的人。
一九一六年七月八日,谭人凤到山东德州等地进行革命宣传,受到当地群众欢迎,他在群众欢迎大会上做了一次演说,一百多年过去了,这位晚清秀才的慷慨激昂,掷地有声,至今让人心情鼓荡,感慨万端,浮想联翩。
谭人凤饱读诗书,满口之乎者也,但他的演说并不谈国学。他开口便说,鄙人自念年老无状,既无张良之智,为民军参赞戎机,复无曹刿之谋,能为民军鼓其余勇。而主席于君之报告,又多揄扬过当,感激之下,惭愧长深。
一个年迈之人风尘仆仆奔走呼号,宣传革命不辞劳苦,他没有安于自己体制下的安乐日子,而是为了民主自由勇敢的大声呼号,其情也深,令人赞叹。
谭人凤说,请先言革命之原理,我国自暴秦专制以来,人民呻吟于虐政淫威之下,已数千年也,人民不知民权为何物,什么是民权,就是以人民为主,官吏当受人民之支配,比如公司经理,由股东聘用,股东有去留经理之权,盖人民纳税输赋,无异投资之股东,官吏任职受薪实等雇佣之经理。文明各国称大总统曰公仆,既此理也。
一个受封建教育多年的晚清秀才,不在思想上和专制独裁保持一致,而是站在百姓立场上鼓呼民主,以他对民主的理解,关键一条是官吏当使人民来支配,官员不能口口说江山是我打的,我就该坐天下,这是合法的,现在看来,谭人凤先生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,虽然不完善,但中心思想还是接地气的,尤其是他拿做生意的公司作比喻,生动有趣,一听就懂。
明白归明白,真正要实施起来就很难,要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,有选择官吏的权利,只有到了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做了主人,才能做到。然而,四人帮倒行逆施,用封建法西斯那一套愚弄人民,毒害人民,老百姓把统治者当做神顶膜礼拜,只有呼喊万岁的权利,所以民主和自由成了墙上画马,镜子里的烧饼。
谭人凤先生在演说中,还对封建专制集权,进行了剖析和批判。他说盖惟专制集权国家,则重在中央集权,一切由上头说了算,官吏必由中央派遣,地方无参与与地方政治之权能。若夫共和国家,则重在地方分权,官吏可由地方选举,中央特负监督之责任,诚以人民之疾苦,惟地方人始能周知,人品之邪正,亦惟地方人始能详悉。举地方人为地方官,既无隔膜之虞,又不敢有悖谬之事,上与下习,官与民亲,以视狐假虎威,由中央派遣者之作威作福,贻害地方有天壤之别。
谭人凤的民主思想和顶层设计,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,在有些人的眼里中,这一定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普通百姓是没有任何关系的。所以,百年以后,我们明明白白的看到,谭人凤的革命理想并没有实现,地方官员还是由中央任命派遣,县市级官员也是由上一级官府任命,虽然也有名义上的选举,但都是走过场,一般都是上头空降官员,然后叫老百姓一人一票选举,一切都是组织说了算,他们会牢牢抓住干部任免权不放,绝不会大权旁落,要让老百姓手中的选票真起来,硬起来,还要走很长的路。从谭人凤演讲那一天算起,不觉中,已经百年时光过去了。
谭人凤在演讲中,曾痛斥咬文名士,阔绰官绅,浮嚣政客,醉生梦死,歌颂太平,不敢为百姓发一声。
谭人凤的演讲,百年之后听起来,仍让人热血沸腾,惭愧不已。百年时光,转眼过去。时代进步,日新月异,如今高楼遍地,车水马龙,人人成了低头族,个个成了网上客,人们的生存样态和百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。但如今的生活中却少了谭人凤这样仗义执言的秀才,如今的文人骚客,大多在体制?内纵情享乐,幸福无比,他们对民众疾苦不屑一顾。对民族未来漠不关心。他们只关心家中的五斗米。
百年时光可以让物质文明一日千里翻天覆地,但却不能让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有所成长,如今遍地秀才却无秀才,有的只是工匠和班头。
多想再听一听一百年前,这位晚清秀才的演讲啊。
(本文系水缘文学(ID:sywxwk)原创首发,作者:侯国平)

侯国平。河南正阳人。中共党员。大专文化、曾在南风窗、中国经济时报、等十几家媒体开设专栏、主创故事新编。省作协会员。现居平顶山。
免责声明:《【水缘文学•散文随笔】绍兴的剩女||侯国平(河南)》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水利在线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(QQ:593295900)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。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,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,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!
| 相关新闻
| 评论
评论 |
|

